產品感官:人性化操作感受
從蘋果產品的外形設計來看,以簡約時尚、符合現代審美觀為主要著眼點。以iphone4為例,它有著現代感極強的流線型外觀、流暢簡約的設計風格。外形線條極其簡單,整個操作界面只有一個home鍵作為手動控制,其余皆為觸屏操作,整個機身的外形給人一種時尚冷酷的現代感。可是當你操作機器的時候,又真切地能感受到其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和步驟。據稱,蘋果研發人員在研究機載程序時,以人眼習慣的視覺方向來設計畫面彈出的位置。再以電子觸摸屏的觸點為例,蘋果搜集了上萬的樣本,用以判斷多大的面積是最舒服、最好操作的。
因此,不管是何種年齡層的用戶,在使用iphone時,都能感受到,其操作體驗帶來的溫暖、親切和人情味,帶給消費者視覺、聽覺和觸覺上煥然一新的全方位體驗。
體驗店感官:開放式的購物環境
新穎的產品當然也需要新穎的承載方式傳遞給消費者。蘋果并非為了開店而開店,而是把開店理解為是"一項創造體驗的事業",因此能做到令顧客為了購物而來,滿懷激動而去。
由于把專賣店理念定位于"為生活添彩",蘋果拋棄了傳統零售業在店鋪設計、選址和員工決策權上的條條框框。在店鋪設計上,蘋果學習的對象是四季酒店(經驗:傳統的思維方式只能產生傳統的想法,要跳出本行業傳統的規范去尋求新的靈感),店鋪設計簡潔大方。只選用不銹鋼、玻璃和斯堪地那維亞地板三種材料做裝飾。
以蘋果上海旗艦店為例,光線通過透明玻璃房子直接照入地下2000平方米的店鋪80臺蘋果電腦、100部iPod播放器和60部iPhone手機已經啟動,等候顧客的體驗和試用。店鋪充分利用了陽光與空間,以一種開放的姿態迎接顧客,顧客也會很自然地對產品進行體驗與接觸。
當蘋果第一家零售店在弗吉利亞州麥克萊市開業時,美國《商業周刊》極為肯定地列出了關于蘋果店無法生存下去的種種理由。零售業專家則斷言:“不過兩年的時間,蘋果就會發現這(零售店)是一個巨大且昂貴的錯誤。”然而幾年后的蘋果財報顯示,來自208家蘋果直營店的營業收入增長了74%,從此以后,蘋果公司每年銷售額的四分之一都來自蘋果直營店。
情感體驗:忘我的情感碰撞
iPod設計師喬納森·艾維(JonathanIve)曾說:“產品必須具備能釋放人們潛在情感的東西,才能備受歡迎。”基于這種理念,蘋果的產品設計往往包含了情感的因素,例如“軟糖”和“五味”iMacG3,五彩繽紛的iPodnano和shuffle。有工業設計專家們指出,即使是蘋果的經典白色,也具有產品語意學的涵義,象征著放松、干凈、自由、享受、私密、貼近等美妙感受。蘋果的廣告是其傳遞情感體驗的主要方式,iPod產品曾經發布過一系列剪影廣告,廣告以鮮綠或魅紫的時尚色彩為背景、黑色剪影人物隨著動感音樂忘情舞動,畫面視覺中心永遠不變的是白色的iPod。廣告采用的音樂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煽動性,與躍動的剪影一起牽引著人的耳朵與眼球,使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與廣告中的人一同沉迷忘我。
這種情感式營銷觸動了消費者的內心情感,并且創造情感體驗,蘋果深諳哪些情感元素可以刺激起消費者的某種情緒,使得消費者自然地受到感染,并融入到這種情景中來,從而對蘋果產品產生一種強烈的渴望感。
關聯體驗:多元化的價值依附
產品“關聯”意味著將產品價值屬性與其他文化元素、社會元素形成某種關聯。
蘋果的關聯不僅限于時尚界,它的觸角延伸到更為廣闊的領域,觸及美國的慈善、宗教等領域。2009年3月,一家名為Tonic的網站發起了一項公益事業,從3~8月每周推出1~5個由明星親筆簽名的,包含明星最愛的音樂播放列表的iPod,拍賣善款全部捐獻給慈善組織。據統計,至少超過70個一線明星參與了這個活動,包括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搖滾歌星、超級模特,甚至有“股神”巴菲特。2009年3月,蘋果推出了以英國著名歌手約翰?埃爾頓命名的特別限量版iPod,為EltonJohn艾滋病基金會募集資金。2009年4月1日,奧巴馬出席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為參加20國集團金融峰會的各國領導人舉行的招待會,并把一個存有女王2007年訪美照片和錄像的iPod送給了女王。
從這些品牌傳播活動來看,蘋果有意把產品同更加多元、價值含量更高的元素關聯起來,使這些文化價值、時尚價值附著于蘋果產品之上,大大增加了該產品品牌內涵和品牌價值,提升其原有的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使蘋果品牌在消費者心中成為標示身份、觸動心靈的高端品牌。
思考體驗:我思故我在
思考營銷訴求的是智力,引起顧客的驚奇、興趣、對問題集中或分散的思考,為顧客創造認知和解決問題的體驗。在整個消費電子產品的歷史上,或許還沒有哪一家品牌能夠像蘋果那樣,引起消費者、電子產品界、通訊產業界,乃至整個商業界從產品到營銷、產業鏈建構等多個領域的思考。1998年,蘋果的iMac上市僅6個星期,就銷售了278000臺,被《商業周刊》評為1998年度最佳產品。其時,喬布斯表示:“蘋果已回到它的根源,并再度開始創新。”iMac的創新緊隨著一個思考營銷的促銷活動方案,該方案以“與眾不同的思考”為廣告標語,以愛因斯坦、甘地、拳王阿里、理查?布蘭森、約翰?藍儂和小野洋子等不同領域的“創意天才”為廣告主角,出現在大型路牌、墻體和公交車身上。
蘋果的新產品發布會是其思考體驗的一種重要手段,每當有重大產品發布時,喬布斯都會親自上陣,與世界分享蘋果的新創造。他為新產品演講擬定的標題鮮明具體,令人過目不忘,更重要的是往往能夠激發聽眾、讀者和消費者的好奇,例如在iPhone發布會上,“今天,蘋果重新發明了手機”;在iPod推出時,“把1000首歌裝進你的口袋里”,簡潔、具體、利益點鮮明。
發布儀式:氣場強大,頂禮膜拜
蘋果每次有重大產品,都會舉行發布會。蘋果的發布會不像其他的電子品牌一樣選擇在酒店等商業化場所召開,而是在具有濃厚藝術氛圍的場所召開,這些場所給人的體驗是高尚、圣潔,人們進入到其中都會產生“朝圣”般的心理體驗。從時間方面來看,蘋果產品在正式發布前幾個月,甚至幾年前就會出現相關傳聞。真正的發布日更會精心設計,就像檢閱軍隊一樣隆重。例如,2010年1月27日,蘋果在舊金山舉行iPad發布會,買下了會場周邊的所有公交車站廣告。喬布斯登臺演講時,所有的海報都被換掉。當參加發布會的人趕赴iPad發布會現場時,街道兩側還一切如故,當他們離開時卻發現到處都是iPad海報的身影。正是這樣隆重的、儀式化的發布會,才使得社會大眾更加認為蘋果產品不是“尋常百姓”家的俗物,而是需要隆重迎接、頂禮膜拜的“神器”。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現代人們消費的觀念不再停留于獲得更多的物質產品及產品本身,而更多的是出于對商品象征意義、功能的考慮,即人們更加注重通過消費獲得個性的滿足。企業要想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根據消費者需求新特點,引導和創造滿足個性需求的市場。在這樣的市場競爭狀態下,體驗營銷應運而生。隨著“體驗”變成可以銷售的經濟商品,“體驗消費”旋風已開始席卷全球產業。
蘋果作為體驗營銷模式的主導者和示范者,無疑將體驗營銷這一銷售模式演繹到了極致。通過分析其成功的體驗營銷模式,我們不難學習到其中全新的營銷理念以及新鮮的營銷創意,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還需要認識并探索其模式背后的機制和規律,并且將體驗營銷這一全新的概念融合到我們現有的營銷體系中,使之與其他營銷要素實現整合、發揮出更大更強的商業價值。
